正是宋江的出现,挽救了这个年轻人,宋江慧眼识珠,给武松做衣服,伺候他养病,跟他结拜兄弟,并给他讲做人做事的道理。
所以,出了柴进府之后,武松变了一个样,开始走正途,开始寻求出人头地,并很快名扬天下……
杨角风谈水浒第36期:打虎英雄武松,一向爱憎分明,但为何在鸳鸯楼时连丫环都不放过?
一、
其实,武松一直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,因为人称武二郎,所以一直是千年老二:
比如,在清河县,他最敬重的是武大郎,最倚重的也是武大郎。那时候他不务正业,天天逛街喝酒,动不动就醉酒伤人,是相依为命的亲哥武大郎扣扣巴巴,起早贪黑卖炊饼赚点钱替他善后。
后来在柴进府上跟宋江结拜了兄弟,尊称他为大哥,又是依靠大哥给做衣服,给银子,给被子,还教他做人做事的道理;再到后来,他遇到张青,也是称呼人家为大哥,称呼人家老婆孙二娘是嫂子,在他们俩身上,武松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亲情;还有施恩,虽然施恩无事献殷勤,特意拉拢武松是另有所图,但是在跟武松交往的这段过程中,确实是真心实意,武松也尊称他为大哥;还有鲁智深,武松上了梁山之后,基本就跟在鲁智深后面当二弟,后来鲁智深死了,他也就退伙了……
因为武松从小就被大哥武大郎照顾,被宠坏了,所以他整个的人生路都是以小弟的形象出现,缺乏当大哥的魄力。
但他的这些大哥们,都教了他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,武松性格的养成也跟这些大哥脱不开干系。
比如武大郎,教给武松的就是老实本分,遵纪守法,不要惹事;宋江教给武松的是,做人要善良,要有抱负,要出人头地;张青教给他的是,在江湖上混,要注意保护自己;施恩教给他的是,在这个社会,弱肉强食是最基本的规则……
二、
武松的前半生,就是一直在成长,说到底他就是一个普通人,也是最像我们的人!
在穷困潦倒的时候,他的本能让自己不得不虚张声势,这也是保护自己的手段,比如在柴进府上扬言要揍宋江。
宋江对他好,他就对其唯命是从,什么话都听他的,甚至性格都愿意改;施恩对他好,他就真的掏心掏肺,要替他当打手,不惜去挑衅蒋门神;张青对他好,他就真把他当大哥,把孙二娘当大嫂,甚至都超过了对亲哥嫂武大郎,对潘金莲……
武松就是个普通人,有着最本质的善良,自己后来打虎出了名,就把赏银都分给了被老虎害苦了的猎户。郓哥告诉了武松,武大郎死亡的真相,并透露自己老爹生病,武松几乎把身上的银子都掏给了他。
他文化水平不高,不懂那么多条条框框,他只知道“人敬我一尺,我敬他一丈”。所以,遇到对他不好,或者质疑他的人,他也会生闷气,也会刻意表现:
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柴进府上,柴进不待见他,他不敢冲柴进发飙,只能为难那些下人。在景阳冈打虎前夕,就因为店小二质疑他的酒量,他就偏偏要喝多,就因为店小二跟他说这个岗子有老虎,他就偏黑夜上路。
他跟普通人一样,没事就爱吹牛,最怕别人瞧不起,一旦发迹了又会嘚瑟。而又特别识时务,比如明知柴进怠慢自己,但还死赖在人家不走。
三、
武松真正的成长,恰恰是他最痛苦的那段时间,那就是亲哥哥武大郎的死!
打虎后的武松,是完全按照宋江教给自己的那一套在做事的,为民除害,仗义疏财,深受官府和百姓爱戴,人人都尊称一句打虎英雄武都头。
有了这个英雄身份,他自己也就自然而然带了进去,做事也开始光明磊落起来,万事都讲个道理,甚至在去做公干的时候,还嘱咐武大郎:
“有人欺负你,你先忍着,等我回来给你出气。”
然而,武松就出了这么一趟公差,事先还跟武大郎千嘱咐万交代,怎么一回来,亲哥还是莫名其妙的死了呢?
这时候的武松还是作为一个正常人,在按照正常的流程在解决这个问题,本来武大郎被毒杀,是一个各方面证据都很足的案子:
首先潘金莲跟西门庆的关系,整个阳谷县几乎都传遍了,无人不知;再有,武大郎在王婆的酒楼被踢伤,现场还有郓哥这个目击证人;况且还有何九叔这么一个仵作在,他可是查明了武大郎的死因,这本来就是一件板上钉钉子的案子。
可惜,西门庆打通了衙门,县令就是不立案,也不肯查案。
武松就跟很多普通人一样,操场埋尸案出了,孩子丢了,只能靠自己一点一点推动案子进展。没曾想,这件案子还真被武松查实了,人证、物证、口供、画押全都有了,但县令还是不肯审案。
四、
这时候的武松,仍然没有失去理智,还是选择了相信衙门,相信规则,他就不信自己的打虎英雄名号,再加上自己是替兄报仇,衙门能拿自己怎么样?
确实,县令念旧恩,再加上西门庆已死,自己收贿赂的事也就一起进了棺材,武松又这么狠,还是卖他个人情,放他一条生路。
等到了十字坡,张青、孙二娘夫妇又给武松上了一课,原来还有人是以杀人为生。他们俩不仅向武松展示了数不尽的人头,还给武松指了另外一条路,那就是上二龙山快活。
但武松此时还是一个普通人,还是希望自己能在阳光下生活,所以面对张青、孙二娘表态帮他消灭公差的时候,及时制止,心甘情愿地去充了军。
后来的施恩又给他上了一课!
武松本来以为好好遵守规则,就能好好生活,可惜在阳谷县给他上了深刻的一课。这次到了施恩这里,他以为傍上了官二代,唯命是从,叫我干啥我干啥,甘愿充当打手,总可以了吧?
事实上这段时间,武松确实生活得很惬意,从张青的嘴里,从施恩的嘴里,他发现人们还是称呼他是打虎英雄。即使在大牢里,人们也是很敬重他,甚至张督监都要把玉兰嫁给他当老婆。
但是这个世界上,并非是“人敬我一尺,我敬他一丈”这么简单,武松帮人家做贼,人家却故意要弄死他。本来是张都监跟施恩的恩怨,俩人不好当面掐架,只能冲对方的跟班下手。
五、
武松的彻底转变,就在于他被屈打成招,成了偷人财物的小偷,脸上还被刺了字,这一下子他再也没办法回归正常人了。
只是张都监跟蒋门神千算万算,没有算到失去打虎英雄名号的武松,还有一样东西没有失去,那就是打虎的本事。
于是在飞云浦,换其他人,绝对是最后的坟墓,但换了武松,就成了别人的坟墓!
为了自救杀人后的武松,彻底没办法冷静了,但他还是努力了一把:
“提着朴刀踌躇了半晌,一个念头,竟奔回孟州城里来。”
在经历了一番心理斗争之后,武松还是觉得张都监他们欺人太甚,不杀他,不能解气:
“不杀得张都监,如何出得这口恨气!”
这时候的武松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,什么规则,什么善恶,什么名号,都丢一边去了,我都快被他们搞死了,不报仇还算人吗?
虽然武松已经怒火冲天了,但还是没有丢掉他一向细腻的心思,这一点早就有体现。比如在景阳冈,人家好心提醒他,要想过岗得结伴前行,他却担心人家是要谋财害命;比如在审理武大郎案子时,武松那是相当谨慎,人证物证一应俱全;再比如在十字坡,他一眼就看出孙二娘是有问题的,这是家黑店,从而立马提高了警惕。
同样,在前往鸳鸯楼时,他也是得确保,没有任何人阻止他报仇,就跟当初审案时,特意派士兵守门一样。
六、
这就讲到题目了,武松之所以连无辜的丫环都杀,恰恰是因为他得确保自己的复仇能顺利进行。
而要想杀掉张都监和蒋门神,他就得必须跟这里俩人碰面才行,那时候有没有狙击枪,也没有定向导弹,杀人于千里之外。
武松进到院子来,第一个碰到的人就是后槽,而且从后槽的第一句话中就能看出,张督监暗害武松的事,他绝对是知情的:
“哥哥,不干我事,你饶了我吧!”
而且从当初武松捉贼反被当贼来看,玉兰也绝对是知情的,还有府上的几个亲随:
“武松却闪在胡梯边看时,却是两个自家亲随人,——便是前日拿捉武松的。”
所以,这些人被杀,也就在情理之中了,也就是说武松杀了张府上下所有知情者,他们也并非完全无辜!
再有就是,她们出现的实在不是时候,一种是所处的位置让武松不得不杀,再有就是自己找上门来,不得不杀!
比如那两个无辜丫环,她们是住在一楼卧室的,武松要想上到二楼,就必须从一楼经过。绕过她们直接上楼,一方面很难杜绝她们发现踪迹,大喊大叫,让楼上人有了防备。另一方面,一旦二楼出现了打斗声音,张都监他们一喊,丫环们听得清楚,把府上的男丁都喊起来,武松也确实难以全身而退。
七、
我们再看看看武松都杀了哪些人?
蒋门神、张团练、张督监三人被杀,进门时的后槽被杀,一楼的两个丫环被杀,张督监老婆跟两个随从被杀,玉兰跟两个小的被杀,后来又寻到了二三个妇人,也是杀害,在鸳鸯楼,武松前前后后总共是杀了14到15个人。
武松整个杀人的过程可以看出,他一开始是为了报仇,奔着张督监三人来的。后来为了能顺利杀掉这三个人,只能先杀了目击者,比如后槽,比如找上门来的亲随或夫人。
再后来,武松杀急了眼,开始不留活口了,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:
“一不做,二不休!杀了一百个也只一死!”
即使这样,武松还是在墙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:
“杀人者,打虎武松也!”
他之所以留下这么几个字,倒不是因为他要自首,而是因为他得向二龙山的人表明一下自己的态度,类似于投名状的东西。
只有这样,他才能跟过去的自己告别,才能名正言顺地走向二龙山,走向梁山,才是正式接受张青夫妇的建议,落草为寇,不再相信正道。
后来不小心被强盗抓住后,武松又有点后悔,早知道这样死,不如自首呢:
“早知如此时,不若去孟州府里首告了,便吃一刀一剐,却也留得一个清名於世!”
所以说,武松还是比较在意自己的名声的,经历了血溅鸳鸯楼一战,他也对生死看淡了。
这之后的武松就只剩下杀人了,直到杀人的那条手臂断了,既打不了虎了,也提不起刀了,也只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,也算是完成了人生的救赎。
所以,不要小看武松杀害无辜的丫环,这件事意味着打虎英雄的死亡,从此之后,世间只剩了杀人者武松!